返回 橙子健康

这3种蔬菜被列入“致癌名单”了?

2025-10-22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时常会刷到各类关于 “食物致癌” 的文章,其中不乏一些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。这些言论往往配有 “权威认证”“紧急提醒” 等字眼,让不少人陷入恐慌:难道我们每天吃的蔬菜,真的会危害健康、甚至致癌吗?今天,我们就来逐一拆解被传得最广的 3 种 “致癌蔬菜”,看看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。
一、蕨菜:被列入 2B 类致癌物,但焯水后可安全食用
蕨菜凭借独特的口感,成为不少家庭餐桌上的 “时令美味”,但它却早早被贴上了 “致癌物” 的标签 —— 早在 2011 年,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蕨菜列入了 2B 类致癌物清单。这一消息传出后,很多人直接将蕨菜从购物清单中删除,生怕吃了会引发癌症。
但事实上,2B 类致癌物的定义是 “对动物有明确致癌性,对人体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”,并非意味着吃了就一定会致癌。研究发现,蕨菜中可能导致致癌风险的物质是 “原蕨类化合物”,动物实验中,长期给小鼠喂食未经处理的蕨菜,确实观察到其肠道或膀胱出现肿瘤。但关键在于,人体与动物的代谢机制不同,目前尚无任何人体实验能证明,正常食用蕨菜会直接导致癌症
更重要的是,原蕨类化合物具有水溶性,只要在烹饪前用沸水焯烫 1-2 分钟,再用清水浸泡片刻,就能大幅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。也就是说,只要处理得当,蕨菜依然可以作为餐桌上的 “风味小菜”,无需过度排斥。
二、西葫芦:含丙烯酰胺,但罪魁祸首是 “高温烹饪”
“西葫芦含丙烯酰胺,属于 2A 类致癌物,吃了会致癌”—— 类似的说法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,让这种常见的瓜类蔬菜也陷入争议。2A 类致癌物的定义是 “对人体可能有致癌性,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”,但这并不代表西葫芦本身 “有毒”。
首先要明确的是,丙烯酰胺并非西葫芦的 “专属产物”,在我们日常吃的面包、咖啡、薯条、饼干中,都能检测到它的存在。它的产生机制很简单:当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,经过超过 120℃的高温烹饪(如油炸、爆炒、烘焙)时,会发生 “美拉德反应”—— 这是让食物呈现诱人黄褐色、散发焦香风味的关键反应,但同时也会产生丙烯酰胺。
对于西葫芦来说,生吃或简单清炒(温度未过高)时,几乎不会产生丙烯酰胺;只有经过长时间高温爆炒、烤至焦糊时,才可能积累一定量的丙烯酰胺。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西葫芦本身,而是 “油炸、膨化、过度烘焙” 这类不健康的烹饪方式。只要我们坚持清淡烹饪,比如蒸、煮、快炒(避免焦糊),西葫芦依然是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健康蔬菜。
三、木耳:含卟啉但不致癌,感光反应与遗传更相关
还有一种说法称:“木耳含有卟啉,属于光感食物,吃了之后晒太阳会引发皮肤瘙痒、炎症,严重时还会致癌”。这一言论让不少喜欢吃木耳的人感到担忧,尤其是经常户外活动的人群,甚至不敢再吃凉拌木耳、木耳炒肉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卟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,不仅木耳中含有,我们熟悉的菠菜、芹菜、香菜等蔬菜,甚至人体的血红蛋白、植物的叶绿素中,都含有卟啉。而所谓的 “卟啉导致致癌”,更是无稽之谈 —— 医学上的 “卟啉病”(又称 “吸血鬼病”),主要是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卟啉代谢异常,使皮肤中卟啉含量过高,进而对阳光敏感,出现皮肤损伤。这种疾病与食物中的卟啉几乎无关,正常食用木耳根本不会引发卟啉病,更不会导致癌症
如果按照 “木耳含卟啉 = 致癌” 的逻辑,那我们日常吃的大部分蔬菜、甚至肉类都要被 “拉黑”,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常识。木耳作为低热量、高膳食纤维的食材,不仅能补充营养,还能促进肠道蠕动,只要彻底泡发、煮熟,完全可以放心食用。
别让 “致癌谣言” 影响健康,蔬菜摄入不足危害更大
除了上述 3 种蔬菜,还有 “番茄含尼古丁致癌”“菠菜含草酸致癌” 等言论,这些谣言往往断章取义,忽略了 “剂量决定毒性” 的科学原则 —— 任何物质,哪怕是水,过量摄入都可能危害健康,但正常食用蔬菜中的 “潜在风险物质”,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些 “致癌谣言” 已经引发了负面影响:不少人盲目相信谣言,减少蔬菜摄入量,甚至完全不吃某类蔬菜。但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300-500 克蔬菜,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。蔬菜中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等营养素,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、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保障。长期蔬菜摄入不足,导致的营养失衡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,对健康的危害远比 “吃所谓致癌蔬菜” 更大
总而言之,面对 “蔬菜致癌” 的言论,我们不必恐慌,更不能盲目跟风忌口。关键在于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辨别谣言,坚持 “多样化饮食、健康烹饪” 的原则 —— 只要食材新鲜、处理得当、烹饪方式合理,日常蔬菜都是安全且有益健康的。别让无根据的谣言,抢走我们餐桌上的营养与美味。

最新文章

癌症并非凭空而来,这 6 个生活因素及遗传影响需警惕​

健康

 

阅读15264

癌症年轻化:潜藏在生活与环境中的健康危机​

热点

 

阅读10669

汤品虽鲜,隐患暗藏

热点

 

阅读16503

广东老火靓汤:美味背后的健康隐患与科学饮用指南​

健康

 

阅读19042

汤,真的如你所想那般营养吗?​

健康

 

阅读18818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