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橙子健康

全谷物≠粗粮?听营养师讲讲如何吃够全谷物​

2025-10-14
“多吃粗粮有益健康”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,但很多人却将全谷物与粗粮画上等号,在选购和食用时陷入误区。事实上,全谷物和粗粮既有关联又有区别,只有正确认识二者差异,才能科学摄入全谷物,真正发挥其健康价值。
从概念来看,全谷物指的是未经精细加工,或虽经碾磨、压片等处理,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、胚芽和麸皮的谷物。常见的全谷物包括糙米、燕麦、藜麦、全麦面包等,其核心特征是保留了谷物中大部分的膳食纤维、B 族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。而粗粮的范畴更为宽泛,除了全谷物,还涵盖了杂豆类(如红豆、绿豆)、块茎类(如红薯、土豆)等非谷物类食材。简单来说,全谷物一定是粗粮,但粗粮不一定是全谷物,比如精白米加工而成的米糠,虽属于粗粮范畴,却因缺少胚乳和胚芽,不能算作全谷物。
不少人在食用全谷物时存在 “吃不够”“吃不对” 的问题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,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50-150 克全谷物和杂豆类,但实际调查显示,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量普遍不足推荐量的一半。营养师指出,想要吃够全谷物,关键在于把全谷物融入日常饮食,而非刻意 “加餐”。
在选购环节,要学会识别真正的全谷物食品。购买包装食品时,需查看配料表,若 “全麦粉”“糙米” 等全谷物成分排在配料表首位,且没有过多添加糖、油脂,通常是优质选择。比如选购全麦面包时,若配料表中 “小麦粉” 排在 “全麦粉” 之前,或添加了大量黄油、糖浆,就可能是 “伪全麦” 产品,其营养价值远不及真正的全谷物食品。
烹饪时,可采用 “粗细搭配” 的方式逐步增加全谷物比例。对于刚开始尝试全谷物的人,不必一下子用全谷物完全替代精米白面,可先从 “1 份全谷物 + 2 份精米白面” 的比例开始,比如在白米饭中加入 1/3 的糙米或燕麦,随着肠胃适应逐渐提高全谷物的比例。此外,全谷物的烹饪方式也需注意,比如燕麦片建议选择需要煮的纯燕麦片,而非即食燕麦片,因为即食燕麦片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损失部分营养,且可能添加较多糖分。
除了将全谷物作为主食,还可将其融入日常加餐中。比如下午感到饥饿时,用一小把烤鹰嘴豆或一小碗藜麦粥替代饼干、蛋糕等零食,既能补充能量,又能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摄入全谷物的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,因为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需要吸收水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,若饮水量不足,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。
总之,全谷物并非等同于粗粮,正确区分二者是科学食用的第一步。通过合理选购、巧妙搭配和正确烹饪,将全谷物轻松融入日常饮食,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健康益处,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营养防线。

最新文章

认识甲肝: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
热点

 

阅读16280

常喝苏打水有这些好处,你可别喝错了​

健康

 

阅读12258

35 + 准妈妈必看!高龄产妇最需要的 4 大营养,守护母婴健康

育儿

 

阅读12836

全谷物≠粗粮?听营养师讲讲如何吃够全谷物​

健康

 

阅读16760

微波炉加热会破坏营养?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!​

健康

 

阅读19943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