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 35 岁以上的高龄准妈妈而言,孕期营养补充的重要性远超普通产妇。随着年龄增长,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,卵子质量下降,孕期并发症风险也随之升高,如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等,同时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或发育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加。因此,科学补充关键营养,不仅能为妈妈的身体提供坚实支撑,更能为胎儿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。以下四大核心营养,高龄准妈妈务必重点关注。

一、叶酸:预防胎儿畸形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
叶酸是高龄产妇孕期的 “刚需营养”,它在胎儿神经管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胎儿神经管分化通常在受孕后的第 3-4 周完成,而此时很多准妈妈尚未察觉自己怀孕,若叶酸摄入不足,可能导致胎儿出现脊柱裂、无脑儿等严重神经管畸形。对高龄妈妈自身而言,充足的叶酸还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、胎盘早剥的风险,同时改善孕期贫血问题。
补充叶酸并非孕期才开始,建议在备孕前 3 个月就每日服用 400 微克叶酸片,怀孕后增至每日 600 微克,直至孕早期结束。饮食上,可多摄入深绿色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)、动物肝脏、豆类及叶酸强化谷物,但需注意蔬菜烹饪时避免过度焯水,以防叶酸流失。
二、优质蛋白质:构建母婴组织的 “基础原料”
高龄产妇的身体修复能力和代谢效率有所下降,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比普通产妇更高。蛋白质是构成胎儿肌肉、骨骼、器官的重要成分,同时也是妈妈子宫修复、乳腺发育及维持免疫力的关键物质。若孕期蛋白质摄入不足,不仅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,还可能增加妈妈产后出血、感染的风险,甚至影响乳汁分泌。
建议高龄准妈妈每日摄入蛋白质 80-100 克,优先选择易消化、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,如鸡蛋、牛奶、瘦肉(牛肉、鸡胸肉)、鱼虾(尤其是深海鱼,如三文鱼,还能补充 Omega-3 脂肪酸)及豆制品(豆腐、豆浆)。例如,每天吃 1-2 个鸡蛋、喝 300 毫升牛奶,午餐和晚餐各搭配 100 克左右的肉类或豆制品,即可满足基础需求。
三、钙与维生素 D:预防骨质疏松,助力胎儿骨骼发育
高龄产妇本身骨密度可能有所下降,孕期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又需要大量钙质,若钙摄入不足,妈妈身体会动用自身骨骼中的钙,导致产后骨质疏松、腰酸背痛,还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。而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,若缺乏维生素 D,即使补充再多钙,也难以被身体有效吸收。
孕期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 1000-1200 毫克,维生素 D 为 600 国际单位。补充钙可通过饮食多吃奶制品、豆制品、芝麻酱、虾皮等,若饮食摄入不足,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补充剂。维生素 D 则可通过适当晒太阳(每天 15-20 分钟,避开正午强光)、食用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(如蛋黄、深海鱼、强化牛奶)补充,必要时也可服用维生素 D 制剂。
四、铁元素:改善孕期贫血,保障母婴氧气供应
高龄产妇孕期贫血的发生率较高,而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,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,为母婴提供能量。若铁摄入不足,易导致缺铁性贫血,妈妈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、气短等症状,还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缺氧、生长迟缓、出生后贫血等问题。

孕期每日铁的推荐摄入量为 27 毫克,孕中晚期可适当增加。补充铁元素可多吃红肉(牛肉、羊肉)、动物肝脏、动物血(鸭血、猪血)、菠菜等食物,其中动物性铁(血红素铁)吸收率远高于植物性铁(非血红素铁)。若需通过铁剂补充,建议与维生素 C 一同服用(如吃铁剂后吃一个橙子),以促进铁的吸收,同时避免与牛奶、浓茶同服,以免影响吸收。
除了针对性补充四大营养,高龄准妈妈还需注意饮食均衡,避免高糖、高油、高盐食物,控制体重合理增长(整个孕期增长 11-16 公斤为宜)。同时,定期进行产检,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营养补充方案,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运动(如散步、孕妇瑜伽),才能更好地度过孕期,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