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蚊虫肆虐,宝宝皮肤娇嫩、抵抗力弱,被叮咬后容易出现红肿、瘙痒,甚至引发蚊虫传播疾病,选择安全有效的驱蚊产品成了家长的头等大事。但市面上的驱蚊产品五花八门,从喷雾、贴剂到驱蚊液、手环,成分标注复杂,稍不注意就可能选到含刺激性成分的产品,威胁宝宝健康。其实,选对宝宝驱蚊产品的核心是 “看成分”,这 4 类成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,安全性和驱蚊效果都有保障,家长可重点关注。
1. 避蚊胺:经典有效,2 个月以上宝宝可使用
避蚊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驱蚊成分之一,通过干扰蚊虫的嗅觉系统,让蚊虫无法定位人体,从而达到驱蚊效果,对蚊子、蜱虫、跳蚤等多种蚊虫都有效,驱蚊时长可根据浓度调整。


给宝宝使用时,需注意浓度控制:2 个月以下婴儿禁用,2-6 个月宝宝建议选择浓度≤10% 的产品,6 个月以上宝宝可使用浓度≤30% 的产品。使用时避免直接喷在宝宝面部、手部,可先喷在家长手上,再轻轻涂抹在宝宝的颈部、四肢外侧等暴露部位;每天使用不超过 1 次,若宝宝皮肤有破损、湿疹,需暂停使用。
2. 派卡瑞丁:温和低刺激,6 个月以上宝宝适用
派卡瑞丁是近年来颇受推荐的 “宝宝友好型” 驱蚊成分,驱蚊原理与避蚊胺类似,但刺激性更低,不易引起皮肤过敏,即使是敏感肌宝宝也可使用,且驱蚊效果稳定,对蚊子的驱避率可达 90% 以上,10% 浓度的产品可维持 4-6 小时驱蚊效果。


相较于避蚊胺,派卡瑞丁的优势在于气味清淡,不会像避蚊胺那样有明显的化学味,宝宝接受度更高;同时它对衣物、塑料材质的腐蚀性较低,喷在宝宝的衣物、婴儿车蚊帐上也不易造成损坏。不过需注意,派卡瑞丁对蜱虫的驱避效果稍弱于避蚊胺,若带宝宝去草丛、树林等蜱虫较多的地方,建议搭配物理防护。
3. 驱蚊酯:安全性高,6 个月以上宝宝可放心用
驱蚊酯又称避蚊酯,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的低毒驱蚊成分,通过抑制蚊虫的触觉感受器发挥作用,驱蚊时长约 4-5 小时,对皮肤的刺激性远低于避蚊胺,经美国 FDA、欧盟 EFSA 等权威机构认证,适合 6 个月以上宝宝使用。
驱蚊酯的一大特点是 “水溶性好”,若宝宝在使用后接触水,需及时补涂以维持效果;此外,它与其他驱蚊成分的兼容性较好,部分产品会将驱蚊酯与派卡瑞丁复配,既能增强驱蚊效果,又能进一步降低刺激性。家长在选购时需注意,部分产品会将 “驱蚊酯” 标注为 “IR3535”,两者为同一种成分,无需担心成分不明的问题。
4. 柠檬桉叶油:天然植物成分,2 岁以上宝宝可用
柠檬桉叶油是从柠檬桉树叶中提取的天然驱蚊成分,通过释放天然香气干扰蚊虫嗅觉,驱蚊效果可持续 6-8 小时,且气味清新,适合喜欢 “天然成分” 的家长。不过需注意,柠檬桉叶油的适用年龄限制较严格 ——2 岁以下宝宝禁用,因为低龄宝宝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完全,天然植物成分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
使用柠檬桉叶油产品时,需先在宝宝的耳后、手臂内侧小范围试用,观察 24 小时无异常反应后再大面积使用;同时它属于易燃成分,需远离火源,且不能与其他含酒精的驱蚊产品混合使用,以免增加皮肤刺激风险。
这些成分千万别给宝宝用!
除了认准安全成分,家长还需避开 “危险成分”:① 驱蚊花露水:酒精易挥发,驱蚊效果短,且酒精会刺激宝宝皮肤,若接触明火还可能引发火灾;② 避蚊胺浓度>30% 的产品:过高浓度会增加皮肤吸收风险,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不适;③ 未经认证的 “天然植物精油”:这类成分的驱蚊效果未经科学验证,且部分精油对宝宝的呼吸道有刺激性,可能引发咳嗽、打喷嚏。
总之,给宝宝选驱蚊产品,“成分优先于品牌”,根据宝宝的年龄、使用场景选择对应的安全成分,同时配合物理防护,才能全方位帮宝宝抵御蚊虫叮咬,让宝宝安全过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