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橙子健康

“放弃型人格”火了: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放弃的人,是种什么心理?

2025-05-19

我们并不是一开始

就很容易“放弃”

放弃型人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,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4 种情况 , 大家不妨看看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:

1、压力触发了大脑的逃避反应

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 概念 ,叫做 “战逃反应” ,又称战斗或逃跑反应 。

指的是 :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,在面对威胁或危险时展现出的两种基本应对机制 。 一是选择战斗,即面对并抵抗威胁 ; 二是逃避,即逃离威胁。

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而言,这种基于本能的逃避反应 ,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应对一些具象的、即时的、可逃避的物理威胁:

比如,在野外遇到猛兽,我们会本能地逃跑。

但有时,我们也会错误地将那些抽象的、持续的、不可控制的社会压力源(如竞争压力、学习压力、情感压力)视为“危险情景”,从而触发逃避行为。

当这种“压力-逃 避”的应对机制形成习惯 ,就会逐渐演变成“逃避困难”“逃避成长”的“放弃型人格” 。

2、过度“ 即时 满足”的生活 ,让我们失去了耐 心

短视频 10 秒钟就能带来强刺激;

5 分钟就能 两倍速 看完一 部 电影解说;

点外卖 2 0分钟左右就能吃到 美食 ;

网购第2天 就能收到快递;

想学点东西, 用AI一查,3秒钟就能获取答案和资料 ……

我们 现在的生活太容易得到 “ 即时满足 ” , 网络和科技的发达 能够在短时间满足我们内心的欲望 , 提升效率 。

但这样的 体验 , 也重新塑造了我们的 “耐性阈值”——

“耐性阈值”的降低,为“放弃型人格”的诞生提供了条件:因为没有耐心,所以遇到一点点困难、麻烦,就会轻言放弃。

而“放弃型人格”这种玩梗的形式,又冲淡了我们越来越没有耐性的负罪感,给这份不安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,从而形成了 恶性循环 。

最新文章

吃药水喝多会影响药效?不同药喝多少水才合适?

热点

 

阅读15108

为什么便宜的X光检查越来越少,贵的CT检查越来越多?

健康

 

阅读11374

它是结节“催化剂”,小心结节长成“癌”!

健康

 

阅读11094

孩子什么时候该做正畸?

育儿

 

阅读10806

一岁女童面包卡喉命悬一线!

育儿

 

阅读10063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