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的皮肤厚度仅为成人的 1/3,表皮娇嫩、黑色素生成少,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远不如成人 —— 同样在阳光下暴露 1 小时,宝宝晒伤的概率是成人的 3 倍以上。夏季阳光强烈,若防护不当,不仅会导致皮肤发红、脱皮,还可能增加未来患皮肤问题的风险。其实,只要做好这 6 点,就能为宝宝筑起 “阳光防护盾”。


选对外出时间,避开紫外线 “高峰”。一天中紫外线最强的时段是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,尤其是正午 12 点到 2 点,此时阳光直射地面,伤害性最大。建议尽量选择上午 9 点前或下午 5 点后带宝宝外出,既能享受户外活动,又能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。若必须在高峰时段外出,需控制停留时间,每次不超过 20 分钟,且尽量在树荫、走廊等阴凉处活动,避免阳光直射皮肤。


穿对防护衣物,物理防晒是首选。给宝宝穿长袖衣物是最安全的防晒方式,建议选择棉质、透气的浅色系长袖连体衣或防晒衣 —— 浅色能反射部分紫外线,棉质材质柔软亲肤,不会摩擦娇嫩皮肤。同时搭配宽檐遮阳帽,帽檐宽度至少 5 厘米,能遮住宝宝的额头、耳朵和后颈;若宝宝愿意,还可佩戴儿童专用太阳镜,保护视网膜免受紫外线伤害。注意避免穿化纤材质衣物,闷热不透气,反而可能加重皮肤不适。
选对防晒用品,成分安全是关键。6 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使用儿童专用防晒霜,6 个月以下宝宝皮肤更敏感,优先通过衣物、遮阳等物理方式防晒,若暴露部位多,可在小范围皮肤涂抹少量防晒霜。选择时重点看两点:一是成分,优先选物理防晒剂,这类成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,不渗入皮肤,安全性更高;二是防晒指数,选 SPF30-50、PA+++ 的产品,既能满足日常防晒需求,又不会给皮肤造成过多负担。使用前先在宝宝手臂内侧做过敏测试,无红肿、瘙痒再正常使用,外出前 15 分钟涂抹,每 2 小时补涂一次,出汗多或玩水后需及时补涂。
做好环境防护,减少紫外线接触。带宝宝在户外时,可推带遮阳篷的婴儿车,选择遮阳篷能完全展开、材质厚实的款式,避免透光;在阳台、露台等家庭活动区域,安装遮阳网或百叶窗,减少阳光进入室内;若宝宝在户外玩耍,可搭建临时遮阳棚,为宝宝创造阴凉的活动空间。注意不要让宝宝隔着玻璃晒太阳 “补钙”—— 玻璃会阻挡大部分有益的紫外线 B,却无法完全阻挡有害的紫外线 A,反而可能导致皮肤伤害,想补钙可在紫外线较弱时段带宝宝直接接触阳光。


及时补充水分,保持皮肤水润。夏季阳光照射下,宝宝容易出汗,皮肤水分流失快,干燥的皮肤更易受到紫外线伤害。外出前、中、后都要及时给宝宝补水:6 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,若出汗不多,可通过母乳补充水分;6 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宝宝,每次外出后可喂 50-100 毫升温水,少量多次饮用。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湿度,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 50%-60%,避免皮肤因干燥变得脆弱,降低防晒能力。
关注特殊情况,特殊宝宝需格外防护。若宝宝有湿疹、皮炎等皮肤问题,或属于早产儿、过敏体质,皮肤屏障功能更弱,防晒需更谨慎 —— 外出时尽量选择全包裹式防护,避免使用防晒霜刺激皮肤,若必须使用,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专用产品;服用某些药物的宝宝,可能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,服药期间应减少外出,必须外出时加强防护。
宝宝防晒不是 “小题大做”,而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环节。家长只要提前做好准备,将防护细节融入日常,就能让宝宝在享受阳光的同时,远离晒伤风险,健康度过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