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,艾滋病似乎是年轻人的 “专属”,然而现实却敲响了警钟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,全球 50 岁以上 HIV 感染者及病人人数从 2015 年的 540 万增至 2020 年的 810 万;我国疾控中心数据也表明,每年新报告感染者中,50 岁以上人群占比从 2011 年的 22% 飙升至 2020 年的 44%。为何老年人会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呢?

被忽视的性需求成 “导火索”
性需求并非年轻人的专利,老年人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。像 76 岁的李先生,妻子离世后子女忙于各自生活,平常很少联系,他的性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,只能寻求 “地下渠道”,最终在体检中被查出感染艾滋病。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,性需求若长时间得不到合理释放,便极有可能催生不安全性行为,大大增加 HIV 感染风险。社会长期以来对老年人性需求存在偏见,认为老年人不应有性方面的想法,这种观念使得老年人的正常需求难以通过合法、健康途径满足,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人口规模庞大致感染基数增大
截至 2023 年末,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 29697 万人,占总人口的 21.1%,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,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较大的潜在感染基数。在基数大的前提下,哪怕感染率仅有小幅上升,感染的绝对人数也会显著增加。而且老年群体活动范围相对集中,社交圈子相对固定,一旦有感染源进入,传播速度不容小觑。
性知识匮乏成 “致命伤”

大部分老年人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极为有限。他们普遍认为没有生育能力后就无需采取安全措施,却不知安全套不仅能避孕,更是预防疾病感染的重要防线。67 岁的刘阿姨在与吴先生交往后感染艾滋病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双方缺乏相关知识。很多老年人不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、预防方法,发生性行为时不会主动使用安全套,甚至不知道有安全套这一防护手段,这无疑将自己暴露在病毒威胁之下。并且,当感染艾滋病后,由于缺乏相关知识,他们也难以及时察觉身体异常,导致病情延误。
生理机能衰弱加剧感染危害
随着年龄增加,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退,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远不如年轻人。一旦感染 HIV 病毒,病情发展速度较年轻人更快,并发症出现的速度也明显加快。这意味着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后,身体会在更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损害,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。由于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变差,在治疗过程中,还可能面临更多药物副作用的困扰,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。

面对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严峻形势,社会、家庭和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。社会层面要加大对老年人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,摒弃对老年人性需求的偏见;家庭中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,加强沟通;老年人自身也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,共同筑起预防艾滋病的坚固防线,让老年人能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