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橙子健康

不止护眼灯与饮食,微生物也在悄悄影响视力

2025-08-28
眼睛作为 “心灵的窗户”,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,如何保持自身及孩子的视觉能力不下降,是多数人困惑的问题。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睛,经晶状体聚焦于视网膜,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通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视觉皮层处理,最终形成视觉认知。但这一精密过程也可能出现偏差,“杯弓蛇影” 便是大脑错误解读视觉信号的典型例子。
关于视力下降的原因,人们说法不一:有人归因于读书用眼过度或光线问题,催生了护眼灯和眼镜矫正器;有人认为与饮食相关,使得花青素、叶黄素等护眼食品走红;还有人关注遗传因素,认为高度近视有遗传倾向,或觉得老化导致视力下降不可避免。面对视力异常,多数人仅针对眼睛治疗,却忽略了眼睛以外的影响因素。
21 世纪以来,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和眼表微生物在视力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眼表作为开放器官,聚集着多样化的微生物群,多数与人体互利共生。例如小鼠眼表的乳腺棒状杆菌,能触发眼粘膜内的 γδ T 细胞产生 IL-17,激活泪液抗菌物质,抵御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侵袭。临床中用红霉素眼膏治疗结膜炎,正是通过消灭眼表致病菌发挥作用。但人类常因用手揉眼,将皮肤和手部微生物带入眼表,增加眼部感染风险,如睑缘炎就与睫毛和眼泪中皮肤菌群比例增加相关。
在慢性眼病和视力异常中,肠道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凸显,尤其在近视问题上。近视是常见眼疾,全球约 15 亿近视患者,占总人口 22%,世界卫生组织预计 2050 年全球近视患病率将增加 50%,高度近视增加 10%。高度近视可能导致黄斑变性、视网膜脱离等致盲并发症。虽少部分近视与遗传相关,但近视人数激增的趋势不符合遗传规律,提示环境因素影响更大,如缺少自然光、屏幕时间过长、户外运动不足、营养不均衡等,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肠道菌群。
实验为肠道微生物与近视的关联提供了证据:将 – 30D 镜片贴在小鼠眼睛上三周可诱发近视,不仅导致小鼠双眼屈光度降低、眼轴拉长,其肠道微生物和血浆代谢谱也发生改变。与正常小鼠相比,近视小鼠盲肠厚壁菌门减少、放线菌门增加;属水平上,双歧杆菌、志贺氏菌等增加,脱硫弧菌、副拟杆菌等减少。相关分析显示,放线菌和双歧杆菌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,与屈光度呈负相关,即这两种菌越多,近视越严重。
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对近视的传统认知,提示守护视力不能仅依赖护眼灯、眼镜或单一饮食调理。关注眼表卫生,减少用手揉眼;增加户外运动,接触自然微生物;保持均衡饮食,维持肠道菌群平衡,都可能成为保护视力的新方向。未来,随着微生物与视力健康研究的深入,或许会为近视防控和眼健康保护提供更精准的策略。

最新文章

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飙升:被忽视的危机与破局之道

老人

 

阅读13558

除了吸烟,这 4 个 “隐形伤肺习惯” 正在消耗你的肺部健康,很多人每天都在做

健康

 

阅读17277

初夏食枇杷:从上市时令到食用禁忌的全面指南

健康

 

阅读12179

别再 “伤害” 你的耳朵!频繁掏耳的真相与耳道保护指南

健康

 

阅读13301

科学应对不孕不育:从基础治疗到辅助生殖的完整指南

两性

 

阅读17269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