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手机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,不少孩子沉迷于短视频、游戏等内容,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超合理范围。多数家长知晓长时间玩手机会伤害孩子的眼睛,却鲜少了解这一行为还可能对孩子的心脏健康埋下隐患,双重危害需引起高度警惕。


从伤害眼睛的角度来看,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是主要 “元凶”。儿童的视网膜尚未发育成熟,对蓝光的抵御能力较弱,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,会加速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老化,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黄斑区损伤,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,增加近视、散光的风险。同时,孩子玩手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缩短眼睛与屏幕的距离,且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,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,无法得到放松,容易引发眼疲劳、干涩、酸胀等症状,长此以往,会进一步加重视力问题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儿童近视率逐年上升,其中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是重要诱因之一。


更值得关注的是,长时间玩手机还会间接对儿童的心脏造成伤害。首先,孩子沉迷手机时,通常会长时间久坐不动,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。这种静态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孩子体内脂肪堆积,增加肥胖的概率,而肥胖是引发高血压、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,这些疾病会直接加重心脏负担,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。其次,手机中的刺激性内容,如紧张的游戏情节、快速切换的短视频画面,容易让孩子的情绪处于兴奋、紧张状态,导致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。儿童的心脏功能尚未完善,长期处于这种波动状态,会使心脏承受较大压力,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,甚至增加成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孩子会在睡前玩手机,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,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,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。而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,间接影响心脏健康,可能引发心律不齐等问题。


为了保护儿童的眼睛和心脏健康,家长需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。一方面,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,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,例如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 1 小时,且避免连续使用超过 20 分钟,每使用一段时间后,引导孩子远眺放松眼睛,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。另一方面,要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,如阅读、绘画、运动等,转移孩子对手机的依赖,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使用。同时,家长要以身作则,减少自身使用手机的时间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,营造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。只有家长重视并采取行动,才能有效规避手机对儿童眼睛和心脏的双重伤害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