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打嗝时,家长无需焦虑,可根据之前提到的 “吞咽空气、膈肌敏感、环境刺激” 等诱因,用温和的方式帮助缓解,同时做好预防,减少打嗝频率。
一、即时缓解:帮宝宝 “顺气”“放松”
- 竖抱拍嗝,排出胃内空气
这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。将宝宝竖抱起来,让他的下巴靠在家长肩膀上,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,另一只手呈空心掌,从宝宝背部下方往上轻轻拍打(避开脊柱),每次拍 3-5 分钟,帮助排出吃奶时吸入的空气,缓解膈肌压力。拍嗝时可轻轻左右摇晃宝宝,动作轻柔缓慢,让他更放松。

- 喂奶或喂温水,安抚膈肌
若宝宝是因饥饿或吞咽过快打嗝,可少量喂几口母乳或配方奶(注意奶流速度,避免再次吸入空气);若宝宝已添加辅食,也可喂 1-2 勺温凉适宜的白开水,通过吞咽动作放松痉挛的膈肌。但要注意,不要在宝宝打嗝时强行大量喂奶,以免引发吐奶。
- 转移注意力,减少膈肌刺激
宝宝神经系统敏感,突然的外界刺激可能加重打嗝,反之,温和的互动能转移注意力。家长可轻轻挠宝宝的脚底、耳垂,或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在他眼前缓慢晃动,轻声说话、唱歌,让宝宝专注于新事物,从而缓解膈肌痉挛。

二、日常预防:从源头减少打嗝诱因
- 调整喂养姿势,避免吸入空气
母乳喂养时,确保宝宝含住整个乳晕,嘴巴与乳房紧密贴合,减少空气进入;奶瓶喂养时,喂奶前先将奶瓶倒置,让奶液充满奶嘴(无气泡),喂奶时奶瓶倾斜 45°,使奶嘴始终处于奶液中,同时控制奶流速度 —— 奶嘴孔大小要与宝宝月龄匹配(新生儿选 S 号,3 个月以上选 M 号),避免奶流过急或过慢。
- 控制喂养节奏,不饿过头、不喂太急
不要等宝宝饿到大哭时才喂奶,此时宝宝会因急切吞咽而吸入大量空气;喂奶时若奶流过快,可暂停 10-15 秒再喂,让宝宝有时间吞咽;喂完奶后,不要马上让宝宝平躺,先竖抱 20-30 分钟,再放到床上。

- 注意环境温度,避免冷热刺激
给宝宝换尿布、洗澡时,提前关好门窗,调好室内温度(22-26℃为宜),准备好温暖的衣物,避免宝宝突然暴露在冷空气中;喂奶后不要马上给宝宝吃凉的辅食、喝凉奶,也不要让宝宝对着空调、风扇直吹,减少膈肌因温度变化引发的痉挛。
最后要提醒家长:若宝宝打嗝时精神状态良好,吃奶、睡眠正常,无呕吐、哭闹不止等情况,即使每天打嗝几次也无需担心,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改善。但如果宝宝打嗝持续超过 1 小时,或伴随频繁吐奶、体重不增、脸色苍白等异常,需及时带宝宝就医,排除肠胃疾病等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