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橙子健康

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科学加餐?

2025-08-11
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弱,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血糖大幅波动 —— 要么餐后血糖飙升,要么空腹时血糖偏低,而科学加餐正是平衡血糖、保障身体机能的关键环节。其核心意义并非额外增加热量,而是通过合理的时间与食物选择,让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,同时避免过度饥饿引发的身体损伤。

一、预防低血糖,规避急性风险

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人群,容易因药物作用、进餐间隔过长或运动量增加而出现低血糖。当血糖低于 3.9mmol/L 时,可能出现头晕、心慌、手抖、出汗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意识障碍、昏迷,对大脑和心脏造成不可逆损伤。科学加餐能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及时补充少量能量,为身体 “续航”,避免血糖跌至危险值。例如,午餐与晚餐间隔超过 6 小时,下午 3-4 点可吃 1 小把原味坚果(约 10 颗杏仁或 7 颗核桃);睡前若血糖偏低(如低于 6.0mmol/L),可喝半杯无糖酸奶或吃 1 片全麦面包,为夜间血糖 “兜底”。

二、平稳餐后血糖,减轻胰岛负担

若两餐间隔时间过长,患者可能因过度饥饿而在正餐时暴饮暴食,导致餐后血糖骤升,加重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负担,长期如此会加速胰岛功能衰退。科学加餐能缓解饥饿感,避免正餐时摄入过量热量。比如,早餐后到午餐前若感到饥饿,可选择 100 克草莓或半根中等大小的黄瓜,这类低升糖指数(GI)食物既能补充能量,又不会让血糖剧烈波动,从而减轻胰岛的调节压力,让血糖曲线更平缓。

三、补充营养缺口,维持代谢平衡

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总热量摄入,但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,尤其是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的缺乏,进而影响免疫力和组织修复能力。科学加餐可针对性补充这些营养缺口:例如,选择 1 个鸡蛋(水煮或蒸)能补充优质蛋白,增强肌肉力量;吃 1 小盒无糖豆浆搭配 1 片燕麦饼干,既能提供植物蛋白,又能通过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吸收,兼顾营养与控糖需求。

四、科学加餐的关键原则

并非所有加餐都适合糖尿病患者,需遵循 “定时、定量、低 GI” 原则:
  • 时间:通常在两餐之间(上午 10 点、下午 3-4 点)或睡前 1 小时,避免餐后立即加餐导致血糖叠加升高。
  • 热量:每次加餐热量控制在 50-100 千卡,约占每日总热量的 5%-10%,例如 100 克苹果(约 52 千卡)或 150 毫升无糖牛奶(约 57 千卡)。
  • 食物选择:优先选低 GI、高纤维、优质蛋白的食物,如蔬菜(黄瓜、西红柿)、低糖水果(蓝莓、柚子)、原味坚果、无糖乳制品等;避免精制糖(蛋糕、糖果)、高 GI 食物(白面包、糯米),以及油炸、腌制食品。
此外,加餐需结合个人血糖情况灵活调整:血糖控制较稳定时可常规加餐;若餐后血糖偏高(如超过 10.0mmol/L),则需减少或暂停加餐;运动后血糖下降明显时,可适当增加加餐量,但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。
总之,糖尿病患者的科学加餐是 “控糖方案” 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核心是通过精准的时间与食物管理,平衡血糖、补充营养、保护胰岛功能。只有将加餐纳入整体饮食规划,才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,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与活力,减少并发症风险。​·

最新文章

中暑分轻重,急救有要领

热点

 

阅读11429

真正的健康减重不是短期冲刺,而是终身 “马拉松”

健康

 

阅读12713

不开心时,我们应该怎么做?

健康

 

阅读10905

为什么宝宝吃完奶需要拍嗝?

儿童

 

阅读16255

如何正确给宝宝拍嗝?

育儿

 

阅读17593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