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气温回暖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骨骼对钙的需求显著增强。
然而,我国中老年群体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,骨量流失导致的骨质疏松、骨折风险逐年攀升。
人体30岁左右骨量处于平衡状态,到40岁左右骨骼里的钙就开始逐渐流失,随着年龄增加流失的钙会越来越多。年轻时“存钙不足”者更易面临骨骼健康危机。
骨骼中90%以上的成分是钙,钙流失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,这也就是老年人容易缺钙、骨质疏松的原因。
那么,缺钙就要补钙。
吃进去的钙怎样能补到骨头上?
钙在自然界中是合成的状态,比如硫酸钙、碳酸钙等。
我们补充、吃进去的是合成钙,碳酸钙分解成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,吸收的是离子钙,钙离子在血清里游走,然后进入到需要钙的地方。
钙离子进入到骨骼后要重新合成,变成合成钙,所以钙在骨骼里是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的。
血清里的钙一部分进入到骨头中,一部分参与人体代谢用,会代谢掉一部分,然后排出体外,所以首先人体要不断地摄入钙,才能满足机体需要。
第二,我们要让血清中的钙离子转移到骨头中,把血钙降下来;第三,不让骨头里的钙流失到血清中。
很多人没有重视第二个环节,钙离子从血清转移到骨骼是最重要的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很多东西来帮助。
人们常说“补钙不补镁,补了就后悔”,缺镁影响钙吸收;钙和磷也是一对好朋友,单纯补钙,没有磷,也会影响钙的吸收。
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物质,就是维生素D,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离子转移和吸收,可以让钙离子转移到骨头中去。
很多人说,我一直补钙,为什么还缺钙,还会骨质疏松?
一种情况,可能是补钙的方式不对,认为缺什么补什么就行,没有促进钙转移,吃进去的钙要进入骨头才有效。
第二种情况,患有某些疾病,比如胃肠道疾病、消化道溃疡、代谢性疾病,导致钙吸收障碍、钙合成障碍、钙流失大于吸收,也同样补不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