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糖酶缺乏的三大原因
1
原发性乳糖酶缺乏
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:孩子小的时候喝奶什么问题也没有,为什么长大以后喝奶却有各种不舒服的症状?
这是因为在胎儿期,乳糖酶的活性是逐渐增加的,到婴儿出生时达到峰值,以满足婴儿出生后以奶为主食的生理需要。但之后的数月或数年,乳糖酶的基因表达会逐渐降低,加上不少人的饮奶量随着年龄增长会大幅下降甚至不喝奶,这导致乳糖酶活性慢慢减弱甚至消失。等后来再喝奶的时候,乳糖酶的活性很难再次被激活或达到正常水平,造成了喝奶后出现腹胀、腹泻等不适反应。
这种原发性的乳糖酶缺乏与基因、文化、饮食习惯等众多因素有关,是乳糖不耐受中最普遍的类型。喝奶前需要添加乳糖酶或喝舒化奶进行调理。
2
继发性乳糖酶缺乏
这是一种暂时性的乳糖酶缺乏。
当肠道出现感染或其他问题时,肠绒毛会受到损伤,导致乳糖酶的分泌量不足,很多孩子在患肠道疾病后都会出现这种暂时性的乳糖酶缺乏。大多数情况下,只要肠道问题治愈,肠绒毛功能得到修复,能分泌足量的乳糖酶了,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。
3
先天性乳糖酶缺乏
这是基因造成的乳糖不耐受,属于罕见病的一种,会导致婴儿从出生起就不能耐受乳糖,出现腹泻、腹胀和营养不良,症状严重的程度由乳糖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决定。
一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既无法预防也无法根治,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症状。
页码: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