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橙子健康

新生儿腹泻健康科普

2025-05-19

 

新生儿腹泻的

定义和症状

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,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、大便性状改变,大便性状稀薄或呈水样,可能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胀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脱水等症状。腹泻严重时,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皮肤干燥、口渴、尿量减少、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。由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、机体防御能力较差、人工喂养、肠道内外感染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腹泻。

新生儿腹泻的

常见原因

1.生理性腹泻:新生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肠道功能较弱,容易出现生理性腹泻。这种腹泻通常大便次数较多,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,体重增长正常,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。

2.饮食因素:

(1)喂养不当:奶粉过浓、奶粉不适合、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,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,从而引起腹泻。

(2)母乳性腹泻:母亲饮食不当,如食用过多油腻、辛辣、生冷食物,可能影响母乳质量,导致宝宝腹泻。

(3)乳糖不耐受:新生儿乳糖酶活性降低,导致进入肠道的乳糖吸收不良,表现为大便不成形、次数增多、腹痛等症状。

(4)食物过敏:部分宝宝对牛奶、鸡蛋等食物过敏,食用后会出现腹泻、皮疹等症状。

3.感染因素: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,容易受到细菌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、病毒(如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)等微生物感染,导致肠道黏膜受损,引发炎症反应,进而引起感染性腹泻, 大便中可能含有黏液和脓血。

4.其他因素:

(1)药物:某些抗生素、抗病毒药物等可能刺激肠道,引起腹泻。

(2)环境因素:气候、卫生条件、腹部受凉,都可能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,导致腹泻。

新生儿腹泻的

预防措施

1.合理喂养:母乳喂养的妈妈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。母乳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多,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,帮助肠道内益生菌的生成。同时,宝宝对母乳的消化和吸收要比其他乳类好很多,因此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宝宝抵抗力,避免腹泻。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选择适合的奶粉,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,避免过浓或过稀。注意奶液的温度,不要过凉或过热。平时也可给宝宝适当补充水分。

2.添加辅食要合理 :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,宝宝的生长发育迅速,家长都应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。添加辅食时,要注意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,每次只能增加一种,由少到多,由稀到稠、逐渐增加。

3.环境适宜:环境应干净整洁,每日通风2-3次,避免对流风直吹婴儿。保持房间安静,室温保持在22~24℃,湿度50%-60%。给宝宝盖被子时要选择适合的被子,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。避免宝宝着凉,以免引起腹泻。

4.培养良好习惯:母亲哺乳前清洁乳房,喂养前后洗手,勤剪指甲,注意食物新鲜、清洁,奶瓶及其他食具每次用后都要洗净并煮沸消毒,避免肠道内感染。

新生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性质、颜色、量,一旦发现腹泻,有脓性血性便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同时,通过合理的喂养、补充水分、保持清洁卫生等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。

最新文章

吃药水喝多会影响药效?不同药喝多少水才合适?

热点

 

阅读10719

为什么便宜的X光检查越来越少,贵的CT检查越来越多?

健康

 

阅读17645

它是结节“催化剂”,小心结节长成“癌”!

健康

 

阅读14047

孩子什么时候该做正畸?

育儿

 

阅读14971

一岁女童面包卡喉命悬一线!

育儿

 

阅读17392

冀ICP备2022013850号-2